本期故事的讲述者之一是新公民计划返乡追踪项目主管何冉。本文由「故事 FM」授权转载,「故事 FM」是一档由大象公会出品,亲历者自述真实故事的声音节目。每周一、三、五在微信公众号(ID:story_fm)及各大音频平台同步播出。
北京没有我的家,感觉手机才是亲人 | 谷雨
从流动到留守,三个“深圳儿童”返乡的这一年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都观察家 ,作者李萌,洛杉矶罗耀拉大学传播学助理教授
一到“小升初”,在深圳的数以万计的打工家庭,便会面临孩子无法入学的困境。其中有许多,已经决定把孩子送回老家,另一些,还对入学政策的临时宽宥抱有一丝期待。这些返乡儿童带走的,是他们对一座城市多年的记忆,对好友的不舍,对父母的眷恋……新面临的,则是对自我身份的重新认识。
为了解流动儿童返乡之后的适应情况,也为即将离开深圳的孩子提供支持,深圳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追踪了三位从深圳返回湖北老家初中入读的学生。
离开父母的她们,这一年还好么?
非京籍娃娃:“我想回北京上学”
离京返乡一年后,刚上完初一的孙俊峰将被学校劝退,理由是他在寝室玩手机。孙俊峰曾在北京海淀区一家打工子弟学校上学,因在京高考无望,于去年八月提前返乡就学。
何冉是新公民计划流动儿童小升初团体追踪项目负责人,过去一年,她跟踪了孙俊峰在京所在班级小升初选择后的变化,25个返乡的孩子中,几乎均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
不过,学业的变化只是冰山上可显见的一角,更多的隐忧还在冰山之下。对于大多数在京打工子弟家庭来说,在京升学没有出路,返乡则意味着变数。在适应和建立新的关系网络上,他们常常手足无措。
据新公民计划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在京小升初非京籍学生减少了23411人,占当年非京籍小学毕业生总数的45.5%。
何冉知道,他们中的大部分会选择返乡就学,但她好奇他们会经历些什么?改变又会如何发生?
告别北京一年后,返乡的孩子们过得怎么样?
作者:秦宽;口述:何冉;原载于《南都观察》
追踪No.7| “疏远”与“亲近”的选择
作者:何冉
2018年12月,我们发布了第六期文章,为大家呈现了我们追踪的孩子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情况。在那之后,孩子们经历了第一个期末考、迎来了春运、度过了春节,并开始了第二个学期的初中生活。
19年的春节前,我们组织了一次返京同学聚会,见到了很多孩子。大家在聚会时聊学校、“吐槽”老师、说学习、谈朋友,我们听到了很多心声和过去不曾了解的“小秘密”。
还有不少同学在这段时间经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例如,孙俊峰(化名,本文中孩子的名字皆为化名)在老家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与父母相隔两地的新年;晴朗来北京和父母一起过年,可爸爸却回了老家陪伴老人。
这些都是值得被记录的故事。我将众多零散的信息汇聚在手上,直到找到合适的点将他们串起来,呈现整体的意义。
追踪No.6| “我的好日子到头了”
作者:何冉
11月中上旬,全国的小学中学陆续迎来了期中考试。从北京的小学返回老家的初中独自念书的孩子们也迎来了第一次重要的考验。
他们满意自己的成绩吗?他们远在北京继续务工挣钱的父母们感到满意吗?还有那些选择了留在北京继续就读于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基本意味着已经放弃了大学之路的孩子们,他们又是如何度过自己的期中考呢?
阅读全文 追踪No.6| “我的好日子到头了”
追踪No.5| 从“流动”成为“留守”
作者:何冉
追踪No.4| 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你们适应了吗?
作者:何冉
上一期文章,与大家分享了我们所追踪班级的43个小学毕业生中,有25个家庭选择了让孩子回老家上初中。 阅读全文 追踪No.4| 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你们适应了吗?
追踪No.3| 流动儿童返乡升学突围战
作者:何冉
喧闹的“开学第一课”为中国1.5亿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和家庭拉开了9月的序幕。而我们追踪记录的,刚从北京一所无办学许可证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毕业的43名孩子,他们的9月又是在哪里开启?他们的暑假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阅读全文 追踪No.3| 流动儿童返乡升学突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