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学期,北京、广东(广州、深圳、汕尾、珠海、阳江、东莞)、上海、苏州、长沙、河南(郑州、三门峡等)、贵阳、昆明、成都、河北(廊坊、涿州)等城市和地区微澜校园馆在期待你的到来。点击加入微澜图书馆跳转到报名链接。
令人沮丧的时刻当然是有的:
被翻得一片狼籍的书架,日复一日;
被热烈追捧的图书总是就那么几种;
孩子站在一架子没尝试过的书前,郁闷地跟你说“没有好看的”;
被班主任老师因为各种缘由禁止借书,悄悄溜进图书馆的几位,在小班干部神气的训斥下灰溜溜的空手而归;
还有那几个总忍不住要从别人手上抢书、推推搡搡引发战争、或是缠着我们反复地问活动奖品是什么的“熊孩子”。。。
究竟为什么要在微澜图书馆做志愿者?偏远的学校、冬日的严寒、夏日的酷暑。除了坚持来开馆的馆员,还有每周为了排班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馆长,是什么让这一切都值得?
有一次去26馆开馆,我踏着下课的铃声冲上三楼。图书馆对面五年级的教室,一个探出门紧盯着楼梯口的小脑袋一见到我就转头对着全班大声嚷起来,“开馆啦开馆啦~”;
23馆上学期闭馆那天,我和馆长在屋里埋头处理堆成小山般的还书。课间时,一个女生独自走进来,羞涩地掏出一支钢笔和一封信说送给我们,然后转身就跑。信是用撕下来的作业纸写的,折叠成小块,外面写着“给图书管(原文)各位阿姨”,还用粉色的荧光笔画了些小星星。打开里面,歪歪扭扭写着,“谢谢你们带给我们温暖,谢谢你们让我第一次体会到看书的乐趣!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还有一次在12馆,午休时,与我一块值班的另一个志愿者王蕴给低年级的孩子们读绘本。6个小脑袋不顾35度的闷热,将王蕴围得紧紧的。随着王蕴声情并茂的讲述,脑瓜丛里时时爆发出惊叹。到了故事的最后——铅笔哥哥在蜡笔小黑的画上划出了烟花——6个小脑袋齐齐抬高,大声欢呼起来。那种投入与享受,真是观者皆为之动容。
还有23馆学校五年级的孩子ZH,曾经对我们描述过她在图书馆里最爱看的《笑猫日记》。她让我对“故事”的影响力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她不仅能完整地复述故事里的细节,总结提炼主角的行为动机后果,还对故事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共情。她说班上的女生都为“小可怜”的遭遇落泪,男生更是在教室里哇哇地哭。ZH真的是一个豪不吝于向我们表达感情的孩子,她总是说图书馆不开的那几天自己多么无聊。下学期她要回老家读书了,她担心老师在暑假前将大家的借书卡收走,特意来跟我们说想要补一张给自己,可以带回老家做纪念。
还有,上学期12馆闭馆的那天,我与学校的校长一起在课间操时给孩子们发奖。得到小奖状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课间操时段要结束时,校长开始做总结。我在他身后无聊地掏出手机想录一下操场上的孩子们,却意外地听到校长在讲话中提到了图书馆的志愿者。校长说,“学校条件不行,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风扇,他们都自行解决。我也代表学校。。。嗯。。。这个。。。很愧疚。。。”为了确认校长语气中的哽咽,我还反复地回看了视频。
毅桦写于2020年11月
微澜图书馆的志愿者,还需要怀有一份对待“工作”的诚挚之心。守时、信诺、认真、负责。每次开馆,我们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可能并不长。3-4个10分钟的课间,20-30分钟的午休。可孩子体验时间的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流程计划,孩子的时间在成人看来可能是低效的,但却是开放和充满惊喜的。对孩子而言,课间的10分钟不是用长短来形容的,而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任何“启蒙”都可能到来。我们唯有以“认真”、“尊重”,才足以回报这样充盈着可能性的相处互动。
社会学者项飚曾用“悬浮”形容现在社会中的常见状态,意思是一切现在发生的事情,都是为了将来实现某个目标的手段。在进行的事情本身没有意义,大家不对“当下”进行深刻的思考。而志愿工作的美,可能正因为这是一件关乎“当下”的事情。志愿工作这件事情的过程本身,就是我们做它的意义。
在微澜图书馆的服务中,我们也许能收到来自孩子的一分谢意、一份回馈,也许不能;我们也许能和爱上读书的孩子有一场珍贵的互动交流,也许面对的一直都是闹哄哄的“熊孩子”;我们也许能遇到和善客气的校长,也许不能。但,或许这些不重要。
因为,令这件事情有意义,令这件事情“值得”的,不是其他,而是我们愿意给予的——无私的“爱”和专注的“工作”。
新浪微博:@请叫我北京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