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孩子上学| 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

作者:魏佳羽

就在几天前,被一篇去年的旧文《非京籍孩子上学到底有多难?》意外刷屏,故事的主角最后全家移民,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难题。现实中大部分非京籍家庭恐怕都没有移民这样一个选项,作为父母我们也都希望孩子可以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非京籍的爸爸,我的孩子也是去年入小学,这里向跟大家分享一下去年的一段经历,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

我的女儿出生于2012年8月,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一个爱动的孩子,不停地翻啊翻!踢呀踢!结果玩到脐带缠绕,37周的时候,做胎心监护心跳高到150次/秒,负责的医生决定立刻剖腹产,她就这样比预产期早了两个星期来到这个世界。


Hello!World!

2012年8月出生的女儿,2018年9月就可以上小学了,我自然是希望女儿能够在北京上小学,继续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自2014年北京提高“五证”(1、务工就业证明;2、实际居住证明;3、全家户口本;4、北京市居住证;5、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审核门槛,由于工作的缘故,我还写了好几篇文章分析这些政策对于非京籍儿童入学的影响。但是回到自己身上,要满足这些条件依然非常困难。

2016年初,女儿上幼儿园,我们的住处从朝阳区搬到了昌平区,而后我们一直住在昌平区,2018年,昌平区的“五证”审核标准中,对于务工就业证明的要求是:

申请人及其配偶应在昌平区工作并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不含补缴)且目前为正常缴费状态,或在本市工作并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不含补缴)且目前为正常缴费状态,同时在昌平区自有商品住宅(取得房屋产权证、不动产权证书)。

申请审核时须提供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的“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参保人员缴费信息)”

尽管我和妻子已经在北京工作并缴纳社保多年,但是我们两人的社保分别在海淀区和朝阳区,我们在昌平区也没有自有商品住宅,一条“务工就业证明”就将我们挡在“五证”审核标准之外了。

因为已经为女儿选择了一所民办学校入读,未来也并不期待她一定要参加高考,就算无法通过“五证”审核,难以获得学籍,也还是会让她继续在北京读书,而这注定是一条崎岖的路。

由于我的工作就是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尽管明知自己不符合“五证”审核标准,也还是要去“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注册体验一下的。5月初,入学服务平台一开放我就去体验了。登陆页面后,直接进入“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入口”,填写完儿童信息之后,顺利完成账号注册,录入“五证”审核信息之后,下一步就需要携带资料到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接受审核,等到审核通过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信息采集,我的体验之旅原本就到此为止了,但有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2019年 非本市户籍入学流程 (2018年流程类似)

2018年5月30日上午10点左右,接到一个来自镇小招办的电话。

问我,是不是在入学服务系统里面提交了“五证”审核的材料。

我说,是呀!

又问,那你怎么还不来街道提交审核资料呢?

我说,因为我跟妻子的社保都不在昌平区,我们在昌平区也没有自有住房,不符合“五证”审核标准。

那边又问,你们是不是去读民办学校?

我说,是呀!

那边就说,明天就是“五证”审核的最后一天了,你下午先过来。

马上答应,好的!

吃过午饭,直接出发去镇小招办,抵达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左右了。小招办的临时办公地点就在镇信访局里面,门口很多家长在排队,当时已经是“五证”审核的末尾了,之前提交审核通过的家庭就已经可以领取借读证明了。


小招办门口排队领取借读证的家长

一直等到前面排队领取借读证的家长慢慢散去,我才进入小招办,4-5个办事的人员在里面,各自分工、核对,给家长发放借读证。

跟工作人员介绍了我的缘由和情况,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接待了我,非京籍入读民办学校的五证审核工作由他负责。

他问我有没有带审核材料,我说上午接到电话让过来,直接就过来了,什么材料都没带。

旁边有工作人员随口说:“你这家长也太不负责任了,孩子还想不想上学呀!”

我没理这个工作人员,直接问接待我的小伙子:“我跟妻子的社保都不在昌平区,我们在昌平区也没有自有住房,符合审核条件吗?”

小伙子态度很好,问我说:“你们是要读民办学校吗?”

我说,是的。

他告诉我说:“那就可以,抓紧准备材料吧,明天最后1天了。”

我又跟小伙子确认了一遍需要的”五证“审核材料。

1、务工就业证明

需要父母双方的劳动合同,6个月以上的连续社保和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的“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参保人员缴费信息) 。

2、实际居住证明

房东的身份信息,租房合同和租房发票,房屋产权证明(租住无房屋产权证农村民房的和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无房屋产权证商品住宅的,由所在村委会出具证明)。

3、全家户口本

就是户口本,超龄入学或者孩子出生不符合计划生育的家庭会遇到问题。

4、北京市居住证

申请人及其配偶均持有2017年12月31日以前制发的北京市居住证(或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登记卡) 。

5、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

申请人及其配偶均持有北京市居住证(或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登记卡)的,可视为有此证明。

离开镇小招办已经快下午4点了。

我们租住的是村里的房子,马上给房东打电话,请他帮忙联系村委会开证明。房东人很好,过了一会回电话给我说,拿着租房合同自己去大队(村委会)找办事的人开证明就可以了。回家找到租房合同,去村委会一会儿就把证明开好了。

回到家之后,立刻开始准备其它审核材料。

1、务工就业证明

先找出自己的工作合同(发现家里没有,可能放在办公室的柜子里面了。),先去人社部系统里面,提交社保缴费记录的申请(在系统提交之后,第二天才能下载打印)。然后马上又给妻子打电话,确认她的工作合同,让她也立刻提交下载社保缴纳记录的申请。

2、实际居住证明

之前在村委会已经都准备完成了,剩下的租房发票只能等到明天审核时候再确认。

3、全家户口本

之前手里就有自家全部户口的扫描图片,只需要打印就好。

4、北京市居住证

因为一直关注政策变化,在居住证政策落地的第一时间,我跟妻子就已经办好了居住证。

5、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

因为和妻子都有北京市居住证,所以无需准备户籍地无人监护证明。

尽管对政策情况十分了解,将材料准备好也花了不少时间,全部整理完已经晚上8点多了。因为自己的工作合同在办公室,也还有很多资料需要打印,嘱咐了妻子两句,就从家出发去办公室,到了办公室先把一些需要的材料复印,等待时间过了凌晨,好打印社保缴纳记录。系统反应有些延迟, 但是不到凌晨1点,我和妻子的社保缴纳记录就都可以下载打印了,在办公室楼下吃了一碗拉面,打车回家睡觉。

5月31日早上起的很早,8点刚过就到镇小招办,等待领取借读证的家长照例排起了长队。一直等到8点半,小招办开门,家长们开始领取借读证,很多家长因为浏览器版本的原因,打印出来的信息采集表没有北京水印,所以无法领取借读证明,只能再重新打印。

又见到昨天的小伙子,把厚厚一摞的”五证“审核材料交到他的手里,待到他全部看完之后,被告知还需要租房的完税证明,旁边的镇公共服务大厅就可以办理。

又一次离开镇小招办,步行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镇公共服务大厅,几乎没人排队,但是办公人员手上一直在办理其它业务,等了将近半个小时才有人接待我。递过去租房合同,村里开的证明和房东身份证复印件,跟工作人员说要补租房完税证明,工作人员又抬眼看了我一下说:“先说好,税票开出来,不管你那边能不能办,我们这边之后都是不能退的”。我立刻点头答应。

工作人员开始确认信息,准备出票。过了2分钟,一大堆资料又被递了回来,原来村里开的房屋证明中和房东身份证上的名字同音不同字,村里人经常混用,但是审核的时候自然不能通过,幸好时间还不到上午10点,赶紧回到村委会去重开证明。

回到村委会,结果里面办公的人全部都不在,只在另外一个房间碰到一个人,被告知今天上午都是镇里开会了,上午没人办公,下午才能回来,急出一身冷汗,只能等下午,2点开始上班。下午2点,到了村委会就看到昨天给我开证明的人,1分钟之内开好证明,然后发现盖章的人不在办公室。人去哪了呢?不知道!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问开证明的人说,能帮忙打电话问一下吗?被告知,不知道电话。没办法继续等,一直等到快3点,人终于回来了,原来是去市场买东西去了。

拿到了跟身份证一致的证明,再回到镇公共服务大厅,办好租房完税证明。重新回到小招办的办公室,跟负责的小伙子递交了全部的材料,根本就不需要联合审查,5分钟之后就收到了审核通过的短信。

回头看,最终通过”五证“审核,拿到《在京就读证明》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也经历了很多小波折,但是总归顺利的通过了,无论怎样困难,如果我们坚信一定要让孩子在我们的身边,希望总还是有的。

自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政策出台,开始严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但是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规模,依然从2013年底的1614万人,慢慢增长到2017年底的1897万人,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比例从2013年的11.69%增长到2017年的13.05%。尽管很难,很慢,但是能够跟随父母一起的儿童规模还是在缓慢增加。环境在变好,希望一直都在,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

进入2019年,国家发改委连续发布新政,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明确要求:

(一)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二)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确保有意愿的未落户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证,鼓励各地区逐步扩大居住证附加的公共服务和便利项目。2019年底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在随迁子女较多城市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实现公办学校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

不难看出,发改委推动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虽然从中央政策出台到地方执行落地,还有很漫长的路,但是希望一直都在。

支持我们,点击“慈善募捐 | 在一起,让流动更有希望!成长救助项目”,成为新公民计划的“月捐伙伴”!

与我们一起改善流动儿童成长环境,让每个流动儿童都享有公平、优质适宜的教育。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