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乡,除了缅怀儿时的记忆、感慨村庄的天朗气清,那里并没有常言说的安逸和闲适。熟人、半熟人的尴尬和不平事的力不从心,动摇着对这个世界自以为是的想象。
青春没有喂狗,却也嗅到了急匆匆成年的千帆并进。
在北京最无奈的时刻,莫过于搬家时扔掉的零星什锦和三五书卷,提醒着自己又过去了一年。现在,不再幻想坐拥一壁的百城经纶,除了随身必备,轻易不再买书——在书店、图书馆和好友那里,抓住几本想看的快餐一下便放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并不倍思亲。但在外久了,有时没来由地想回去吃妈做的饭。但凡路过父母所在城市,都会回去一趟,无论三五小时、还是仓促两日,也落得心宁惬意。很理解身边同龄朋友对拥有一个自己的小房子的渴望;家,是最安全的港湾,在这里,人会放下戒备和装饰的累赘,获得倾听和动力的源泉。愿心有宁乡、惠风和畅。
可不自觉地,我依旧会选择住在北京,漂向九州。因为,这里存放着开眼看世界的人和物,存放着属于青年人的坎坷。回到家乡,除了缅怀儿时的记忆、感慨村庄的天朗气清,那里并没有常言说的安逸和闲适。熟人、半熟人的尴尬和不平事的力不从心,动摇着对这个世界自以为是的想象,在一场风波过后,还是会毅然决然地踏上北去的征途。每半年左右,上海、杭州、南京、重庆和长沙,留下过我考察的脚印。异乡的美,让人沉醉,可终究与不经意间养成的北方气质大相径庭。
与我的绝大多数朋友一样,我们并没有为赚钱而忧愁,虽然还并没有赚到钱。但毕竟我们还年轻,毕竟初入门庭老板没有让交学费就已经感激涕零;冷酷的现实激励我们,“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廉价、更年轻、更高效的劳动力,把你们从自己曾经熟悉的地方,彻底驱逐出去”,所以,积累技能,参悟道理,结识师友,比起账户里激不起浪花的冰冷数字,更能获得欢愉和强大内心。几场或大或小的经历过后,我也开始学着恩师的样子安慰人“沉住气,没事的”,开始关心自己有没有格局,开始注重像成年人一样与他人舒服相处。
闻不得地沟油、吃腻了大饭店,还是喜欢自己烧出来的味道,就是有点——懒于逛超市、菜场。每天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由于时间自由、内心坦荡,不用经受缺睡少觉的考验,可以将案件中积累的负面情绪,一梦解去。
从五湖四海来,每个人带着自己的印记,浸染成早已注定的模样。三年前毕业时,大家散作满天星,一起留下来的朋友,有几位已经选择离开霾都。三五年后,或许我也漂向异国他乡,也有可能继续在这里耕耘自己的律师梦想,而这份对真知的向往,对价值的问寻却不曾改变,不会妥协。
(完)
– 异乡故事人-
黄佳德
刑事辩护律师。
居北京,阅古今经典;
行四方,看世间百态。
– 最后一期的编者致谢 –
自3月24日发布征稿启事算起,《异乡故事集》已经陪伴我们近5个月了。在征稿、审稿、编辑和发布的过程中,我不免对她有过各种各样的担心——会有人喜欢吗?文章会太长/太短吗?插图该怎么选择?大家会接受“赞赏”的形式吗?我们的流动故事真的可以改变我们对于流动儿童的认知吗?
这样多的问题,有的找到了答案,有的还没。但不论如何,这8篇“异乡故事”还是如约送到了大家面前。我想,即使完成度并没有做到100%,也无愧于当初决定要做这件事的自己吧!
在此,我想感谢所有作者、读者(至今我们已收到760元的赞赏),也感谢破土网(首发了梅姐的异乡故事)和我的同事涓日。还略显青涩的《异乡故事集 Vol. 1》,献给我们这些曾经在路上和即将上路的“流动一代”,也请不要忘记因为人的流动而出现的”流动儿童”,关怀他们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
——Di,2016. 7.17
异
乡
故
事
集
Vol. 1
by 新公民计划. 2016
# 流动/迁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听我们的故事。#
往期故事
【异乡故事集 Vol. 1. 0】打工十年,从打工妹到工人服务之路
【异乡故事集 Vol. 1.1】一颗卫星
【异乡故事集 Vol. 1.2】拿瓦辛科河边
【异乡故事集 Vol. 1.3】爱上这里,从爱上马布里开始
【异乡故事集 Vol. 1.4】立身之地亦吾家,归心之处尽吾乡
【异乡故事集 Vol. 1.5】我的流动故事
【异乡故事集 Vol. 1.6】三个有关“归属”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