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流动人口统计数据,雾一样的流动儿童入学状况——2020年03月|流动儿童教育领域回顾

2020年3月,各省市都陆续发布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很多城市也已经颁布了《2020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通知》。通过梳理、比较这些资料,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信息:
  1.  各省、市的流动人口规模和新增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规模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展目标:“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每年新增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规模应该不少于1300万。
  2.  流动儿童(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在居住地城市的义务教育权利保障情况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也已经明确提出:“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科学核定教师编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对未能在公办学校就学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普惠性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阅读全文 谜一样的流动人口统计数据,雾一样的流动儿童入学状况——2020年03月|流动儿童教育领域回顾

2020年02月|回顾——“流动”的过去与未来

2月回顾,将主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永居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简称《统计公报》),通过对阅读文件过程中内容进行梳理,尝试来理解《永居条例》和《统计公报》中统计数字、隐含的背景信息以及意义。我们尽量不做评论,把我们认识以及思考过程做一次呈现。这是一次尝试,可能不完备,不严谨,甚至有错漏;我们愿意,在批评或者辩护之前,试着去认识和理解,也期望能从中探寻一些真相。 阅读全文 2020年02月|回顾——“流动”的过去与未来

流动人口的“永居”梦

2月底,司法部对外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永居条例》),引发了很多的讨论,微博话题有398.7万讨论,54.2亿次阅读。
起初大部分人听到的都是 “#坚决反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 一种声音,后续才慢慢有了更多理性的讨论。司法部随后专门召开了一次征求意见的座谈会,并对外表示“《永居条例》在充分吸纳公众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前不会仓促出台。” 至此,网络上的讨论渐渐平息。
在关于《永居条例》的讨论中,有一种声音反对的是外国人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

人们既担心“永居资格”的申请门槛低,又担心“永居资格”享受的福利高。这种担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阅读全文

一个鸡蛋的暴走|和春天迟到的约会

不能出门的日子,我养成了在飘窗上晒太阳的习惯。不大的飘窗,一半晒被子,一半晒我。隔着玻璃,能感受到太阳的光和热,但却是那么无力。

这段时间,我们心中似乎都有一份遗憾,遗憾我们怎么没在能够大口呼吸大步行走的时候,好好挥霍热情、挥洒汗水,做一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

如果你热爱自由,喜欢徒步,愿意为我们的公益倡导做身体力行的践行;那么,在五月,真正的春天到来之时,和我们一起在路上,进行一次真正的暴走吧!

相信这次经历会弥补你一个假期的遗憾。

阅读全文

2019年工作简报|微澜图书馆·微小的行动带来改变

编者荐语:

本文摘自《2019年工作简报|新公民计划:我们看见,发声,行动》,首发于新公民计划公众号,有少量修改和增补。

微澜图书馆是开设在城市边缘打工子弟学校和打工社区中的小型图书馆。通过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图书馆实现稳定持续开放,是流动儿童身边真正“活”的图书馆。

阅读全文 2019年工作简报|微澜图书馆·微小的行动带来改变

2019年工作简报|新公民计划:我们看见,发声,行动

2019年,是新公民计划的第12个年头;也是新公民计划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为“北京三知困难儿童救助服务中心”的第3年。这一年我们继续通过开展研究、记录传播、倡导活动和倡议公众,推动更多人关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参与改善流动儿童成长和教育环境,支持流动儿童教育领域发展。简报将从议题研究,议题传播,行动倡导(微澜图书馆)和公众筹款四方面对2019年的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回顾。

阅读全文

打破沉默-我们不要忘记过自己的生活

首先,想正式的和大家说一声,“抱歉这段时间的沉默。”  但要打破沉默,并不容易。疫情期间的所有的行动,如果不能帮助到最需要帮助的人,总让人觉得羞愧。

一个多月前,收到支持者的询问,学校不能开学,微澜图书馆也就不会开馆,作为一个直接服务的公益项目,不能做服务,也就意味着项目相关的传播,筹款,所有的事情,在疫情期间,需要全部停下来,还有疫情之后呢?微澜图书馆会不会受到疫情余波的影响,是否会影响到图书馆的生存,志愿者会不会因为疫情而离开你们。这两年多,志愿者在这里耕耘,对方问出来,也是源自对微澜的热爱。

我们所有人在突然之间面临共同的处境,但似乎,每个人又都在各自的孤岛上。我们好像无法给一个明确的回答,甚至在当时,承诺都很难给。

 

阅读全文

2020年1月| 领域回顾——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2020年02月05日 北京·流浪者    摄影/七茗

围绕防疫新型冠状病毒发生的一切,从1月20日后,成了整个春节假期全国媒体和网上社交几乎是唯一的话题,疫情也给正常的社会运转和流动按下了暂停键。本文主要是对发生在2020年1月,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领域相关的政策和动态进行回顾。回顾包括“广东将放开放宽除广州、深圳之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深圳,2019年新增公办中小学位5万个,对民办学校学生发放学位补贴”、“教·养之间的迷与思—— 《2019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漂泊在外’的你是否‘有家难回’?”四部分内容。

阅读全文 2020年1月| 领域回顾——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让流动更有希望|中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领域回顾2019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流动人口0-18周岁的子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总数超过1亿人。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41亿人,其中大部分人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在城市常住人口中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流动人口。
近年来,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相关的公共政策不断出台,热点事件也此起彼伏,每一条政策法规的制定,每一个事件的发生,消亡与新生,与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翅膀一样,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思想常新,时代恒新,我们希望借由以下6条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相关的宏观政策、3个焦点故事和1本相关的非虚构写作图书,一起来回顾2019年中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推动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改善。
阅读全文